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缩减旗下直管中央企业数量,逐渐加速企业间并购重组进程之时,国内航空业六大集团之间的第一波重组工作悄然进行至收尾阶段。《华夏时报》记者独家获悉,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简称“中国航材”)整体并入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mpany,简称“中航集团”)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国资委“保留行业前三”的思路,此次整合很可能只是航空业央企整合的开端。
中国航材整体并入中航集团
一位民航业内资深人士近日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中国航材整体并入中航集团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国航材总经理李海将出任中航集团副总经理之职。”
“这次重组很早就开始酝酿了,但真正开始操作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中国航材一位内部人士7月21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证实了这一消息,“但目前具体方案还要等待国资委批复之后才正式宣布。”
“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可以披露。”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新闻处一位人士21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但可以肯定的是国资委今年在央企整合方面力度非常大,目标是将目前125家央企在今年内整合至100家。”
对于航空业央企下一步整合的计划及思路,前述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新闻处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消息可以透露。
而作为此次重组的另一方,中航集团及其旗下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多位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均显得极为谨慎,大多表示“并不清楚”或者“只是听说过”。
有意思的是,早在今年4月,中国航材官方网站上的一则新闻里就已经有了关于此事的信息,报道中援引中国航材党委书记荚长斌在公司内部会议上的一次讲话,指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航集团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有利于集团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升”。
创建于1980年的中国航材前身是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总公司,是专门从事飞机采购及航空器材保障业务的专业公司。2002年10月,中国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国航材与中航集团、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China Eastern Air Holding Co.,简称“东航集团”)、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China Southern Air Holding Company,简称“南航集团”)、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以及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脱离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成为国资委直管的六大航空运输及服务保障集团。
中国航材谢幕存后事
“中国航材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民航业向市场化转变,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因此退出这个舞台是必然的。”前述民航业内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一位曾在外资飞机制造商中国公司供职的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说:“在1995年以前,中国航材的前身中国航空航天器材总公司手握购买飞机的大权,但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过程中需要通过贸易来平衡权益,因而国务院收回了购买飞机的决策权,此后中国航材扮演的只是一个进出口贸易操作者的角色。”而“2002年民航体制改革之后,三大航空集团得到特批,有进出口经营权,可以自行操作购机事宜”。
不过,上述人士表示:“后来几次超大订单采购都是国家行为,因此还是通过中国航材来完成整个贸易流程,各航空公司再从集体采购的订单中进行再分配,因此中国航材这个角色始终发挥着作用。”
而一年多以来,三大航空集团旗下的“三大航”在购买飞机上更多地开始绕过中国航材,自行与航空公司签订协议。
记者从国内几大航空公司了解到的情况显示,“三大航”以及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Haina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海航”)均有负责采购飞机及航材的贸易企业,这些公司均有完全的进出口业务经营权,并均进行过独立飞机购买运作。
但前述中国航材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我们还是有自身优势的,比如在进出口贸易的流程上以及购买飞机及航材的价格上,因此大部分国内航空公司还是要通过我们来采购。”
如此一来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手中仍握有尚在执行中的采购及租赁以及其他业务订单的中国航材一旦并入中航集团,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竞争对手从自己手里买飞机”的尴尬状况。
对此,前述中国航材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已知的情况是已经签署的合同继续执行”,但“今后新的订单将怎样来操作,这个问题比较敏感,相信主管部门对此也有所考虑,并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
目前,中国航材旗下从事航空租赁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奇龙航空租赁有限公司与国内四川航空有限公司以及春秋航空有限公司等企业均签署了飞机租赁合同,并且基本都处在合同执行的前期阶段。
“希望这可以成为一个契机,不仅仅是航空器材,也包括航油的供销体制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能够给航空公司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甩掉包袱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一位民营航空公司的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