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潘琭璐,南宁二中应届毕业生,18岁入广西作协,美国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2010秋季新生。同时收到密苏里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印第安纳伯明顿大学、俄亥俄大学的录取通知。
【感言】国内高考,学生没有个性之分,只有考分高低的区别,录取过程像是一个电脑排列以及选择数据的过程。而在美国名校的申请过程中,学生的个性被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与学校是真正的双向选择。
美国共有3000多所大学,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当中不但包含像耶鲁、哥伦比亚等常青藤顶级院校,而且包含了威廉玛丽、卫斯理女校这样很受欢迎的精英学院,以特长和个性见长。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名气不大,但在某一领域很受业内人士的青睐,如有的学校虽然罕有诺贝尔奖得主,但却在教学质量与学生活动上很下功夫。
对于学生来讲,通常在高三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成绩,家庭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多于一所大学进行申请,最终可能会有一部分大学向学生伸出橄榄枝,学生再从录取自己的几个学校当中,考虑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风格,学校的名气,是否提供奖学金,学校的设施与学生活动等,选择最为适合自己的大学。当然,我们通常意义上认为的“好学生”,不一定选择综合性的名牌大学。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是很充分的。
美国的大学申请则非常人性化。要申请一所有竞争力的大学,一般需要以下条件:首先,良好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包括在校平时成绩和SAT考试。第二,优秀出众的个人陈述是向学校介绍自己的好机会,它让学生以一个有血有肉,有不同个性特点和特长的人物出现在招生办公室人员眼前,而不同于国内,学生仅以一个代码的形式出现。再者,许多名校还会要求学生递交1到3篇论文,题目会因学校的不同而不同,如纽约大学传播学院今年给我的一个题目是:“假设你能选择任意一名著名纽约客(不论健在或者已逝)并与其共度一天,请你描述这一天的经历。”南加州大学其中一问是,“描述多年后你所要拍的一部电影。”还有一个与国内大学录取的不同之处,美国大学通常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老师或申请科目领域内比较了解自己的前辈提供推荐信。
由于每所学校的个性不同,除了一般的材料递交,有些学校还会推出自己别具一格的录取选拔方式,例如面试。面试的时间或长或短,有时只和学生交流一些个人经历和闲杂琐事,就像是在聊天,比如问你参加过哪些活动,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个人是谁,有时会提问学生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如你认为谁该为金融危机埋单。因此在面试过程中与面试官因观点不合而吵得面红耳赤的情况并不令人稀奇,反而有可能获得考官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