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查看最新信息

广东“富二代”被穷养 父辈选择让孩子磨炼

[日期:2010-07-26] 来源:  作者: [字体: ]

  “富二代”接班潮即将到来

  父辈却选择让孩子独立磨炼

  另类打拼的“富二代”未来又将如何

  “未来5~10年,我国300万企业将进入接班换代。但90%的家族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95%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这是上月江苏省MBA发展论坛上得到的一组数据。

  阿德的父亲有些特殊,自从阿德从英国念书回来后,父亲不准他在离家较近的佛山找工作,要求他在离家稍远一点的城市完全自立,在生活上也对儿子“一毛不拔”。阿德也不以为然,先在广州找了一个月薪1400元的销售工作,和朋友蜗居在一个几平方米的房子里。

  阿德从不问家里有多少资产,也不觉得自己是有钱人。

  在广东,像阿德这样被“穷养”的“富二代”并不少见,他们应聘基层工作,低调生活。

  文、图/本报记者杜安娜

  十年来,阿德父亲的苗圃生意在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打下了一片天地。虽然不认为自己是有钱人,但父亲家产过千万的阿德不可避免地成为“富二代”。

  每月工资只有1200元

  “富二代”阿德的一天生活是这样度过的:早上八点钟准时去上班,中午在公司附近吃饭,晚上5点半下班回家。

  他现在一家小型科技公司工作,每天的任务就是打电话给客户,询问对方是否有做网络中文域名的需要。拉到一个客户,他有一定的提成。公司的底薪是800元,完成任务可以拿到 1200元,超过任务量的可以拿提成。

  阿德满心期待地说,做得好的同事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块钱,他每天都要打几十个电话,不少人听到是推销电话,出言难听的都有,不过阿德并不特别在意。

  在上班到第四天,打了一百多个电话后,他终于接到了自己的第一单生意。他非常兴奋地说,一定会和客户好好谈。

  回国遭遇找工作难

  其实,这是他回国之后的第二份工作。

  今年1月阿德从英国回来,他向朋友打听了一下行情,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一开始,他考虑到自己英语方面的特长,想找一份做钢铁外贸的工作。然而,这几十封简历石沉大海,至今无一回应。在朋友的引荐下,他离家到广州寻找工作,找到一家中央空调公司,月薪1400元。

  他的工作岗位是空调销售,但老板告诉他,销售人员也要先熟悉空调组装技术等基础工作。于是他每天跟随师傅去生产厂看空调的内部结构以及如何组装。

  在广州,租一间小屋的价格至少也要800元,这就占了他工资收入的大半,所以他只能选择和朋友合住,每天就在公司吃盒饭。

  两个月后,他终于选择了离开,他2800元的收入几乎一分不剩。离开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此外,还有生活成本的压力。

  靠自己的努力而生活

  两个月就换了一份工作,他其实很担心被人笑话为三分钟热度。就连当时的空调师傅也不认为他能踏实地工作。

  阿德离开广州后,在离家20公里的附近镇上找到了现在的工作。现在他最大的开销就是每月的交通费用,吃和住都可以在家里解决。

  他从英国毕业后,父亲送了一辆本田雅阁作为毕业礼物,此后对他是“一毛不拔”。当初在广州工作时,连用车的费用他都承担不起,所以这辆车就一直闲置在家中。现在每月的收入可能大都花在油费上了。

  1989年出生的阿德脸上还有些孩子般的稚气和谦卑。他身着简朴,白色T恤,牛仔裤,一个普通的公文包。用晚餐后,他把记者和自己的餐具都整理完毕后放回餐具台才作罢。

  阿德说,自己对未来有一个大概的规划,但还不具体——先用几年的时间,尽可能学习积累更多的东西,然后再自己出来做。

  对于家族的生意,阿德反问了记者一句:你觉得花卉行业前景几何?他说,现在利润越来越薄,赚钱也比较难了,他更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而生活。

  从小受到严厉教育

  眼前的阿德没有一丝骄纵的样子。他也从不把自己当有钱人,他从不问家里的资产有多少。

  他说自己从小看着父母是怎么样一步步艰难闯出来的。“以前,我们家是整个家族中最穷的,现在可以说是最富有的。”现在,阿德父母的花卉生意,每年有过百万元的收益。

  但他没有明显感觉到家庭的“发迹”,直到上初三的时候,家人告诉他在附近的一个高档社区买了一栋别墅。他说,在他看来,这是只有富人才住得起的地方,那时他才觉得家里有点钱。

  但父母在他面前从来没表现过什么。与阿德自己而言,对物质生活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从小到大他没觉得自己的境遇有什么特殊,从小也没有什么玩具,小时候特别羡慕别人的插卡式游戏机,但终究没有拥有自己的一台。

  他觉得自己和普通的孩子没什么不同,父母一直家教严格。连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回来晚了都会遭到母亲的鞭笞。

  难忍受英国的慢节奏

  对“富二代”这个称呼,阿德笑得颇有些深意。

  他说,在国外留学期间,他身边充斥着许多“富二代”,各式各样留学目的的人,也有挥霍,甚至嗑药、吸毒。但他和这些人保持着距离,没有成为朋友。

  2006年,阿德还在读高二,父亲说让他去英国学习锻炼,他也就同意了。在国内考了雅思,成绩不高,所以去的时候基本上不懂英文。身上带着三千多欧元他就壮着胆子去了。到那边先上语言学校,之后还经历了中介退换风波。一个17岁的孩子,在异国他乡感觉到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到后来,他发奋把英语学好,但工商管理的大学课程又让他相当吃力。在英国的四年时间,他花费了100多万元。阿德说他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和很多人一样,他出国时想在外开辟一番新天地,拿到绿卡。但过了几年,他仍然更喜欢中国

  他不习惯比较闲适的生活。国外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好像缺乏了一些朝气。他不想让自己的激情被磨平。“还是中国好,看周围的人,都在积极地工作,努力奋斗。”

  “钱非万能”的金钱观

  阿德觉得环境决定一个人。父母作为他强大的经济后盾,他也设想过,如果自己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定会选择一个赚钱更多的工作,因为经济的压力。

  “钱不是最重要的,即便你再有钱也不能因此享受到特殊待遇”。这是美国富二代们接受的“穷养”教育核心。在国外有不少富豪的后代走出父辈的光芒,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在顺德,陈村的花卉产业很红火。那些种植经营罗汉松的花场老板最近因罗汉松价格暴涨,个个赚得盆满钵满,阿德的父亲也不例外,阿德对父母佩服有加。他说这些年的独立生活经历都是人生财富,他说他不喜欢接手父亲的生意,他将来肯定要自己创业开公司。

  阿德独立生活的意愿很强烈,父母也没有勉强,也很乐意让儿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闯荡积累人生经历。

  阿德说自己有一个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才能走得精彩。

  链接

  欧美富豪家庭“穷养”富二代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富二代的教育问题。比尔·盖茨今年4月19日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我告诉子女们,他们不会从我这儿得到财富。早在生儿育女前我就信奉大多数财富都应该回馈社会。越早让子女了解世界的不平等,越早鼓励子女到贫穷国家去接触当地人,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帮助。”

  国外很多富二代在年少时都要打工或做义工。这种“穷养”教育方式有很多好处,让他们知道了财富积累的不易,明白工作首先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才是赚钱。

  现年54岁的巴菲特长子霍华德,没有子承父业。霍华德32岁那年卖了祖父给他的股票,买了一台推土机,开始务农。他按市价向父亲租用了一家农场,尝试协助贫农生产更多的农作物。过去4年他更远赴非洲,致力于一场对抗贫穷与饥饿的战争。他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是让非洲农民能够免费使用抗旱玉米生物科技。

  巴菲特的另外一个儿子彼特的道路走得也很精彩。今年51岁的他,28年来曾当过作曲家、制片人、演员、录音师、独立唱片公司老板,还曾参与电视剧、电影的制作。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并因此多次获得艾美奖。

在线客服

搜索您想要的特价机票: 标题内容输入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ANG | 阅读:
相关信息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机票直通车
在线支付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