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马里兰大学PHILIP MERRILL新闻学院做访问学者,可以在获得教授许可的情况下免费旁听课程。我尚处在新来者的英语听说“茫然期”或“白痴期”,所以听课时只有内行的地方看门道,外行的地方看热闹……
教授衣冠楚楚,温文尔雅。教室的冷气冻得我全身冒鸡皮疙瘩,直后悔没穿件呢子外套来,美国学生却人人休闲T恤,短裤短裙,到处是雪白的胳膊和大腿。尽管教室里有告示说 “鉴于设备原因,此教室不允许喝饮料吃零食”,但肯定是“习惯问题”,还是能见到有学生怡然自得地往嘴巴里扔小零食……
有的景象比这个还难让人接受。每堂课总有两三个学生盘腿坐在转椅上,有的光着脚丫,有的干脆直接穿着球鞋蹲在椅子上……还有更过分的一次,教授亲自来到我旁边的一个学生身旁指点迷津,教授明显想挤进我们的座位之间,见那位金发小丫头居然没有一点要让座或挪窝的意思,我赶紧起身挪开我的椅子,教授礼貌地致谢并示意我坐下,自己却西装革履地径直在学生身旁很自然地跪下,指点着她的屏幕进行讲解。来自礼仪之邦的我如坐针毡……
但是课堂却显得很有秩序,学生从不交头接耳,见不到躲在电脑后面看小说上网混学分的,也不见东张西望、偷窥了隔壁MM的。有的课虽然一周一次,却是从早上九点一直上到下午五点,中间只有一小时午餐时间,而为这一天的课,听说学生们得在课外准备两三天,不由得感叹美国大学生的压力堪比中国的中小学生……
听说前不久在国内召开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耶鲁、牛津等多位高校校长称,中国建成一流大学最快需20年。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称中国大学最缺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大学生总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与此观点类似,牛津大学校长也称中国缺乏敢挑战权威的学生,建议学习美国大学的经验。
典型的美国教学,每堂课多则十多个学生,少则七八个,多为讨论启发式教育。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有时同时竖着三四条胳膊,几乎想打断教授的每一句话(可能是学新闻专业的原因,大家都在锻炼提问和辩论能力吧,听说理工科的学生会安静些),有问题,有见解。教授却控场自如,相当自信,遇到学生的精彩发言,时不时建议“全班同学给他(她)一个大掌声!”